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数字阅读未来方向几何 业内人士呼吁提高版权意

来源:中国新报作者:admin 2018-03-17 09:15点击:

数字阅读未来方向几何 业内人士呼吁提高版权意

  为原创赋能 微博与咪咕数媒联手打造全新内容生态

  国际在线专稿(记者:赵静雅)2018年3月13日下午,微博与咪咕数媒【博阅众长 读聚匠心】战略合作发布会在北京 通盈中心洲际酒店举行。新浪微博会员与内容增值事业部总经理马卓先生、新浪微博无线事业部总经理苏惠霞女士、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涤非女士、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销售服务部总监肖力先生代表双方参加了启动仪式,与会来宾还包括知名作家、编剧饶雪漫女士、作家、学者李天飞先生、作家、明星经纪人曾鹏宇先生、掌课CEO、咪咕阅读名家白饭如霜、中文在线集团副总裁、公共文化事业群常务副总裁鲁丰在内的诸多知名微博大V、各方合作机构、作家代表等共同探索新时代下的知识升级与变革之道。

  新浪微博会员与内容增值事业部总经理马卓在发布会上表示微博咪咕阅读会员平台将于3月底正式上线,用户开通会员将享有微博会员现有的装扮、身份、功能增强、安全四大类38项特权及福利,除此之外还将额外享受咪咕阅读提供的优质专属内容,如每月可免费阅读上万本图书、无广告阅读环境、获赠上网流量等。基于微博精准的用户兴趣标签与强大的社交影响力效应,平台创新推出了“名人荐书”功能,届时将有各路大V为用户推荐他们心中的优质内容。

  微博与咪咕双方将深度发挥各自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文化资源,在持续火爆的数字阅读市场中发掘和打磨精品内容,共创业界一流知识载体,为作者提供IP孵化和发行的共赢阅读平台,构建以数字阅读为核心的知识新生态,开创行业全新模式。

  2017年是知识付费全面爆发的一年。据《2017年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有望达500亿元,网民为内容买单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知识付费已经成为新的风口。双方的强强联手旨在帮助用户找到更多优质内容的同时,助力作者聚集粉丝用户并实现商业变现。

  新浪微博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媒体平台,据微博最新财报显示, 2017年12月微博月活跃用户数(MAUs)达到3.92亿;内容付费领域内容创作者收入13.3亿元,较去年增长183%。微博今年将持续为内容创作者赋能,投资30亿基金加码内容付费市场。

  新浪微博无线事业部总经理苏惠霞女士在发布会上提到,“微博将通过庞大用户流量、媒体社交属性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优势生态,利用政策和资源倾斜,展开全面的创作者扶持计划,为广大入驻作者赋能,联合打造个人IP、提升读者粘度,实现从内容生产、传播到变现的正向循环,为内容生产提供源动力。”

  咪咕数媒背靠8亿移动用户,经过数年发展,已成为国内数字阅读领先平台,涵盖图书、杂志、漫画、听书、图片等超50万册的正版内容,累计培养了海量用户的数字阅读习惯。 2017年底,核心业务咪咕阅读全场景月活用户数已达近1亿。

  在发布会上,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涤非女士提到,咪咕阅读将在内容上提供有力支持,双方将在专业化、IP化、优质化、商业化方面入手,挖掘出兼具创造性、爆发性和趣味性的差异化优质内容,为读者、作者打造良好的阅读生态联合体。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中,新浪微博马卓先生、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销售服务部总监肖力先生与作家代表就本次合作对行业的影响,分享了自己的见解。马卓先生认为:垂直化、细分化将是未来数字阅读领域的一个基本趋势,消费升级后的风口在于体验升级,用户将更多的关注作品的质量以及体验感受。肖力先生也提到,平台方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知识产权保护,只有提升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版权意识,数字阅读领域的市场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增长。饶雪漫女士与李天飞先生代表作者群体表示,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作品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所以选择属于自己的社交型知识付费平台,是在内容浪潮中站稳脚跟的关键。2018年或许是内容付费真正的元年,平台方与内容创作者应当做好准备,共同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贡献力量。

  正如此次会议中专家、行业人士所提到,2018年已进入知识付费的下半场,随着信息碎片化与内容消费升级,用户红利转向内容红利,流量争夺转向内容争夺,使得优质内容的价值更加凸显。微博与咪咕数媒此次合作,正是为付费阅读领域的升级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基于庞大的用户规模,依托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聚合海量文学产业资源,以极高规格的IP孵化水准,打造付费阅读生态圈,实现内容持续变现,为广大内容创作者、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给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数字阅读未来方向几何 业内人士呼吁提高版权意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24 Chinanewspaper.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报 版权所有